看着商品介绍中有关气旋技术的内容是不是一头雾水?什么是气旋技术?什么又是多锥气旋技术?锥体越多越好吗?没关系,这篇文章将会为你解答这样一些问题,不再被“不说人话”的介绍给忽悠。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气旋技术的前世今生,气旋技术早在20世纪初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工业领域,而现在这项技术从工厂和磨坊中走进千家万户。
最先将气旋技术运用至吸尘器的品牌便是戴森,此前的吸尘器大多采用尘袋设计,容易被灰尘堵塞导致吸力减弱。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在看到工业锯木厂用气旋分离器分离木屑时产生了灵感,想把气旋技术应用于吸尘器。
然而,将工厂中庞大的气旋分离器“放进”吸尘器中并非易事。历时五年时间经过5127次尝试,最终戴森在1982年发明了全球首款无尘袋吸尘器样机“G-Force”,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收集灰尘不会失去吸力的吸尘器。
那么气旋技术如何帮助吸尘器达到“吸力无衰减”的效果呢?这要从气旋技术的技术原理开始说起。
气旋技术是一场吸尘器行业的龙卷风。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它席卷了整个吸尘器行业,推动技术发展,带来更易用的产品;另一方面,气旋技术的原理与龙卷风类似。
自然界的龙卷风将各种物体卷起,由此产生离心力。而质量越大、旋转速度越快,离心力便越大。这也就导致了重量大的物体会被甩在龙卷风的四周,而重量小的物体则是跟着龙卷风越飘越高。
而现在这场龙卷风,被戴森放进了吸尘器。通过戴森数码马达提供的强大能量,在吸尘器内部驱动一股上升气旋,当杂质与空气被吸入后进入气旋中,利用杂质颗粒灰尘本身的离心力,灰尘将被甩出气旋中心,最终落入集尘筒中。
这就是气旋技术的原理,它的核心作用就是将气体与杂质颗粒分离,可这对于吸尘器来说到底又有什么用?
通过气旋技术将杂质全部留在集尘筒中,吸尘器排气口的滤网就不会被细小的灰尘堵住,这样吸尘器的气流通道便能畅通无阻,更有效进行吸尘。
换种方式理解,你可以将吸尘器的工作流程当做是在喝珍珠奶茶,如果只是喝奶茶,那么只需用很小的吸力就能快速喝完。但是如果吸管被珍珠堵住了,就需要更用力把珍珠从吸管里吸上来。吸尘器就像是那根吸管,如果被杂质堵住了,就需要用更大的吸力才能吸走灰尘,因此最后就很容易出现吸力衰减。
气旋技术将大部分杂质都分离了之后,排气口的滤网就可以设计得更加细密,从而捕捉更细小的微尘。这可以帮助你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保证房间内的空气一如既往的洁净,避免因为那些看不见的微尘、过敏原、尘螨因为没被彻底吸附并锁紧导致二次污染。
此外,由于气旋技术的分离效率更加高,滤网也就没那么容易积攒灰尘,你不需要再频繁清洗滤网,有实际效果的减少维护的时间成本,省时省力。
气旋技术的作用和原理已经清楚了,那么多圆锥技术又带来了一些问题:它能带来哪些提升?锥体越多越好吗?
此前的气旋技术都采用了单一大圆锥气旋,而戴森发现用多个小圆锥可以替代单一大圆锥,不但可以降低功耗还能够实现相同的尘气分离效率。锥体的尖端直径越小,空气旋转速度越快,才可以做到更好的气旋分离效果。
戴森30位工程师耗时三年时间对气旋技术进行升级,不仅减小了锥体的尺寸,还采用了两层锥体的分布方式,最终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塞进更多的小锥体。现在的戴森无绳吸尘器内部拥有14个同心气旋组,能够产生790000G离心力,大幅度的提升气流中细微灰尘的分离效率。
市面上其它同类吸尘器也想达到戴森的效果,在不断模仿戴森的旧气旋技术,可戴森的竞争力可不是由某个核心技术决定的。
行业内其它品牌缺少像戴森数码马达这样的核心技术,以至于吸尘器无法产生强大的能量,能量不足就不足以分配给吸力和气旋分离器。在这两者之间只能取其一,然而任何一个环节的“不给力”都可能会导致整体清洁效果变差,分离效果不好,吸力也会衰减。要想成为优等生,必须全方位出色。
戴森的多圆锥气旋技术能实现更好的分离效率,并降低能耗。但市面上其它产品做不到这一点,为满足消费者对大吸力的要求,只能把大部分能量分配给吸力,放弃气旋分离的效果,让过滤网去发挥作用捕捉灰尘。但久而久之,滤网堵塞气流受阻,还是会导致吸力下降,而且你还需要频繁清洗滤网,非常麻烦。
戴森的气旋技术最大的优点是,它能够平衡吸力与气旋分离这两部分工作所消耗的能量,将大部分能量转换成吸力,同时也保证气旋分离器以更低的能耗实现出色的分离效果。
戴森吸尘器的成功不仅在于某一个单一的核心技术,戴森独创的核心专利数码马达和气旋技术相辅相成,通过强大的数码马达来提供更多能量,同时多圆锥气旋技术在保证分离效率的同时降低能耗,两者共同发挥实力,因此能够将大部分强劲数码马达所提供的能量转化成吸力,实现轻松高效的整屋深度清洁。
戴森的众多核心技术成就了它在行业内的领导地位,从技术上来讲,戴森已经甩开同种类型的产品一大截,别人在模仿的时候,戴森在产品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进行技术创新,才会有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极具“未来感”的戴森产品。(一鸣)
习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精确指出“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当地时间3日下午,在《联合国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举办的“冰川记忆:见证气候危机”主题边会上,与会代表与嘉宾呼吁国际社会格外的重视并立即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保护全球冰川。
提质升级 活力四射——吉林省吉林市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老工业基地吉林市在振兴发展的路上并不服“老”。党的十八大以来,吉林市积极扬长补短,一直在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科研优势、产业优势等转化为发展优势,主动迎接东北全面振兴新的重大机遇,推动高水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今年前三季度,吉林市GDP同比增长5.8%,固定资产投资提高14.3%,位列全省第一。
近日,习在深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
2021年,加州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使用功能性超声读取大脑活动的方法,这是一种侵入性小得多的技术。
12月1日晚,我国北方多地出现绚丽极光,让人大饱眼福,但也有人遗憾错过。
相比已经在材料科学领域应用的X射线三维表征技术,透射电镜三维取向重构技术将空间分辨率从微米级提高到纳米级。
近日,上海重磅发布生物医药产业三大行动方案,推动合成生物、基因治疗、医疗机器人三大前沿赛道发展,找好动力源、下好先手棋、释放新动能、培育“核爆点”。
去年,艾超带领团队在玉米茎木质部伤流液内发现了具有固氮能力且高度保守的核心细菌微生物组,增进了人们对玉米和微生物相互关系的理解。
设立于1994年的杰青项目重点支持基础研究优秀人才,五年内给予稳定的经费资助,在科技界广受好评。
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闭幕。”“链博会为国际工商界加强产业链供应链交流合作搭建全新开放平台,是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国际人士一致认为,首届链博会具有开创意义,传递出中国将更深层次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信号。
工业与信息化部近日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遴选产生了300家已建成的5G工厂,覆盖24个国民经济大类。
碳材料家族又添两位新成员: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维教授团队首次成功合成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型纯碳分子材料。
讨论中国如何发挥循环经济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并向世界展示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的中国实践。
这项基于中国子午工程拓展的“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将实现对地球空间天气的实时监测和预报,推动人类社会解开更多空间奥秘。
在十一大学科领域的110个热点前沿和18个新兴前沿中,中国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排名第一的前沿数为31个,约占1/4。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浪潮中,中国企业正在全力加码前瞻性布局,储备大量核心技术,助力推动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高水平发展。
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必答题,惠普与20多万家中小企业组织深入合作,中国市场是惠普打造全球供应链的关键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