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设计工程师,我们的任务是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
本期「钛空人物志」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世界上最有钱的设计师、被英国媒体亲切地称为“英国设计之王”——詹姆斯·戴森。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之外,是否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只属于自身个人的“钛空时间”?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屈的执拗、平凡的匠心、灵动的智慧、透彻的安然......总有一个就是那个被困在时间里的你。
为彷徨的自己树立一种新思路、开拓一种新眼界、开启一种新人生,与另一种可能性的人生相遇!给自己世界找到“最优解”!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之外,是否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段只属于自身个人的“钛空时间”?而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不屈的执拗、平凡的匠心、灵动的智慧、透彻的安然......总有一个就是那个被困在时间里的你。
为彷徨的自己树立一种新思路、开拓一种新眼界、开启一种新人生,与另一种可能性的人生相遇!给自己世界找到“最优解”!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看待设计师这个行业的,好像刻板印象就是不断的加班、修改意见,备受甲方“摧残”......
对于戴森吹风机,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詹姆斯·戴森就是戴森吹风机这个品牌的创始人,同时他也是被英国国王封为爵士、著名发明家、无叶风扇之父、工业设计师。
要知道戴森公司一直是在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和高品味的同时,以创新设计见长,所以说道戴森的产品,从电吹风、吸尘器再到卷发棒,产品定位和售价都不低。
消费者对戴森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漂亮”和“昂贵”。但戴森品牌的价格虽然贵得惊人,却仍受人们的追捧。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欧美的许多家庭都在使用戴森公司的产品,戴森公司的销售额一直保着强劲的增长势头。
詹姆斯·戴森出生于英国的一个教师家庭,从小便体现出过人的天赋,长大后曾就读Byam Shaw School of Art (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极强的他在大学期间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就读,主修的专业就是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
学习期间他就从事许多设计活动,由他设计的名为“海上卡车”(The Sea Truck)的汽艇,获得设计协会奖和1975年的爱丁堡公爵特别奖。
在1974年,戴森开始自行设计球轮小推车,该小推车获得了1977年的建筑创新奖。
在自己的设计产品受到推广之后,戴森并没有“啃老本”,而是开启了新一轮的创新......
詹姆斯·戴森曾说:“和很多人一样,我们时常对不好用的产品感到失望。作为设计工程师,我们的任务是通过不断的改进与创新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1978年,戴森对当时的Hoover胡佛吸尘器非常不满意,这款机器噪音大、吸尘效能差,当集尘袋塞满脏东西后还会堵住进气孔,使用感非常不好。
其实自1908年吸尘器问世以来这样一些问题就一直未解决,而作为工科生的戴森忍无可忍,既然没人做得好,那就自己造。1979年,戴森卖掉自己球轮小推车股份,开始自行研制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
死磕了整整5年,做了5127个模型,不停的进行实验,哪怕背负高息银行贷款,也没有熄灭他对设计发明的热情,1983年,终于他发明出了第一台新型气旋式吸尘器。
这款吸尘器不需集尘袋,完全解决了旧式真空吸尘器气孔容易堵塞的问题,这台很具有后现代色彩的粉红色产品,被命名为“G-Force”。
虽然机器被发明了出来,但戴森在英国和欧洲并未找到合作伙伴,1985年,戴森带着他的产品来到日本,开始了事业的转机。
1986年,日本开始销售 “G-Force”,1987年,“G-Force”在维也纳的英国设计展中亮相。1991年,“G-Force”日本获国际设计博览会奖。1993年,戴森在英国开设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工厂。
到目前,戴森的公司已成为国际性的家电设计制造公司,在德国,日本等国都设立了分公司,主要生产吸尘器。
如果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也许我们就看不到如今的戴森公司了,1997年,戴森又开始“整新活”,首次将环保理念融入产品中,机身由回收塑料制成,这具有划时代意义。
1998年戴森将双气旋技术再次重新设计,拥有更加纤薄、轻盈的结构,同时还能捕获微尘。
到目前为止,关于吸尘器,戴森不断的设计创新迭代,最新款的戴森吸尘器能够捕获99.99%小至0.1微米的颗粒物,并锁住99.9%的H1N1和MS2病毒,吸力强劲也再创新高,每分钟13.5万转,输出高262AW的强劲吸力。
戴森立志把日常的家电做得与众不同,就像当年苹果手机颠覆了手机行业。在所有的领域里推陈出新,也被誉为“家电界的乔布斯”。
不仅是吸尘器,无叶风扇、吹风机等家电的颠覆也让人看到了戴森无穷的发明想象力。
为了设计这款昂贵吹风机,戴森公司花费了4年的研发,投入5000万英镑,与世界顶级美发机构进行合作研究,实地观察和记录全球 80 家专业沙龙的 420 多名造型师工作。
为了解决现有吹风机笨重、效率低、噪音大等问题,前前后后共经过600多部样机,反复推敲最终才有了现在所看到的设计。
成立品牌后,戴森44年一直发挥着技术控的死磕精神,并执着于:“我怎么打败我自己!”
对于发明,詹姆斯·戴森从不含糊,在戴森集团全球雇员总数当中,包括6000名工程师和科学家。
人数占了近一半的比重,而庞大的设计团队只为研发与设计,目前戴森公司的专利总数已超越10000+件,有效专利也达到4000+件,其中光是卷发棒就有130+个专利申请。
2005年詹姆斯戴森创办戴森设计大奖,为了鼓励有想法的年轻人,2005年他创办了面向所有年轻人的戴森设计大奖。与此同时戴森也很看重专利的申请与布局,只为下一代人才探索创新,做出更多设计与发明。
而詹姆斯·戴森在自传《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中,也讲述了自己从自家马车房开始的创造之旅;经历数千次失败而从未游移的执着精神,以及戴森所遵循和坚守的发明哲学。
而在这本书的“引言”中提到,他曾拟在书名中加入“失败者”字样,因为每次失败都教会他一些新的东西;且开创性的发明并非源自戏剧化的灵光一现,而是要经历无数次失败后,才能获取的终极成果。
有时候,人们总在埋怨为什么奇迹与幸运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却忽略了成功背后不可思议的执着与付出。
全球营业额超过30亿英镑,听起来是如此不可思议,但了解后,才知道戴森身上那种在一无所有时对产品改良的坚持,对产品始终如一的高要求,对技术革命的数十年的坚持,和他不忽视周围任何事物的热情和决心改善错误环境的积极性才是更让人钦佩的。
宽博士独家领读《发明:詹姆斯·戴森创造之旅》,从詹姆奇·戴森亲自讲述的发明创造精彩的幕后故事中,得以窥见独特的工程师文化、启迪人心的发明家精神,与独到的戴森哲学,并从中获得真正的生更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