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打破了以往的观演模式,秉承绿色办赛理念,不燃放实体烟花,采用数字烟花的形式,主火炬也采用绿色燃料,实现零碳排放。”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沙晓岚说。
自2015年9月16日杭州成功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以来,8年间,“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理念已融入亚运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中,而作为“绿色亚运”的重要内容之一,“无废亚运”也成为杭州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案例。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10周年。杭州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全面贯彻绿色办赛要求,推动固态废料能减尽减、办会物资可用尽用等方式,努力打造国内首个大型活动“无废案例”和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亚残运会。
未来,这将为其他大型活动及赛会提供“无废”标准和经验,打造更具杭州辨识度的“无废城市”品牌,向全世界充分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实际成效,尽显杭州生态文明之都的独特韵味。
9月19日晚,黄龙体育中心内人声鼎沸,杭州亚运会男足小组赛A组首轮角逐在此打响。就在这场进球盛宴的5个月前,新老两代黄龙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者故地重游。站在焕然一新的锚固草坪上,老建设者马建慈感叹,20年前建黄龙体育馆靠的是土办法,“现在靠科学管理、科学技术进步。比如以前建筑垃圾需要一车车往外运,现在通过移动反击式破碎站,在场馆里做处理。”
老马口中的移动反击式破碎站,正是黄龙体育中心亚运场馆改扩建过程中,循环利用废旧物料的一个缩影。“在场馆改造过程中,产生的9000多吨建筑垃圾,经破碎站的反复捶打,自动分类为五种粒径,成为场馆改建中使用的干混砂浆、抹灰砂浆的原材料,节约了约100万元资金。”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与此相对应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无废亚运”实施指南》(下称《指南》),它将整个亚运会办赛的全过程,包括源头的废弃物减量、办赛过程中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赛后场馆的重复利用贯通起来,以期实现废弃物产生的最小化和利用的最大化。
《指南》中提到的“变废为宝”,在全省各比赛场馆竞相上演。“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已成为杭州亚运会场馆赛事使用器材普遍遵循的原则。在淳安,界首场地自行车馆木质赛道、3040个座椅全部通过租借而来;在宁波,亚帆中心建设过程中陆域爆破产生的石料,全部用于海域防波堤建设;在绍兴,废弃矿山“破茧”,变身柯桥羊山攀岩中心,赛后还将成为青少年攀岩运动基地。
除了强化“节俭办赛”,让废弃陈旧物资“动”起来外,优先使用既有场馆是“无废亚运”的另一思路。56个竞赛场馆中,44个为改建或临建;19个亚残运场馆中,17个与亚运会兼用,仅2个为独立的改建场馆。设计上,所有场馆也为如何持续造福于民,留足了空间、做足了功课。
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由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原4D展厅临时改建,在选材上均选用合成的可回收材料,减少天然大理石、木材等的使用,在照明上采用多功能层次控制,为日后运营的节能减排提前谋划布局,亚运会比赛结束后,场馆可用最快时间进行拆除,恢复原有展厅功能。杭州亚运会击剑比赛场地设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馆,馆内保留了原有的两套电子显示屏和5000多个座椅,新增弹性地板,保证赛后能举办击剑、篮球等赛事,仅翻新座椅就减少了约4.6吨塑料垃圾。
亚运村也是“无废亚运”的实践区。在人流如织的运动员餐厅,为减少易腐垃圾,食材净菜进村,同时采用自助餐形式,按需烹制,既减少了非必需的食物包装,又能减少食物浪费。废弃纸质餐具经过分拣回收,重新化浆、造纸后制作成折扇,作为村民参与“无废亚运”的纪念品。废弃矿泉水瓶回收后还能制作成媒体村中央公园的长椅。在运动员房间,衣架、水杯都由秸秆制成,村里的公共区域还安放了智能垃圾回收设备,鼓励参会人员进行垃圾分类。
亚运会吉祥物玩偶也有了低碳版本。玩偶的面料采用了数码印花工艺的绿色生产方式,不产生废水废气废浆。包装上也去掉了一些非必要的纸盒外包装,综合工艺、用电、用水等各环节,经测算,每生产一个合格的低碳版亚运会吉祥物玩偶,将减排1500克二氧化碳,相当于夜晚关灯6小时,或步行替代坐车5000米。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此次杭州首次将“无废城市”理念融入亚运会筹备、举办和赛后利用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将好钢用在刀刃上,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让节俭办亚运成为这座城市的信心和底气。”
从点到面,如何通过“源头减量”“节俭办赛”的实践,让亚运因城市更精彩、城市因亚运更美好?
距杭州市区200多公里的千岛湖区西侧,因“无废”理念的推行,有着80多年建校史的汾口中学,与亚运之间产生了奇妙的联系。
“我们学校这座体育馆从2008年建成后一直是水泥地面,打球时扬尘飘荡。”汾口中学副校长徐兵和说。
这些品质良好的木地板来自杭州亚运会手球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场馆——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文体中心。2020年,应赛事要求,馆内地板迎来升级,换下来的地板仍旧很新,扔掉比较可惜。经联系,从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文体中心保护性拆除的木地板运至汾口中学,这所乡镇中学的学生就此告别打球时的扬尘,学生们迎来“无废亚运”带来的环保福利。这一次地板的“奇幻漂流”,正是“无废亚运”成为杭州新风尚的生动注脚。
公众意识的培养是“无废城市”最基础但又最重要的部分。如今,杭州也在着力营造社会“无废”的氛围,让“无废理念”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大家生活中的良好习惯。
去年“无废亚运”主题推进活动上,由奥运冠军崔文娟等10位志愿者向社会发起的倡议,包括用餐饮食、酒店住宿、服饰着装等在内的10个领域,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场景之外,数字场景也有新动作,当天“无废亚运”应用场景正式上线。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杭州亚运会的场馆、接待饭店以及全市重点危废企业等产废数据已陆续接入数字平台,实现赛事期间重点管控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等的全程管控和监测分析,探索“无废亚运”指数,为“无废亚运”提供重要的数据保障。同时,首批“无废亚运细胞”名单发布,杭州奥体中心、祖名豆制品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6家“无废亚运场馆”“无废亚运饭店”“无废亚运工厂”成了示范点。“无废亚运”的卡通形象——绿芽儿、首部“无废亚运”动漫片也正式上线。
风尚从娃娃抓起。今年4月,一场“无废学校”建设现场推进会在杭州市春晖小学举行,杭州浦沿中学等10所学校获评“2022年度十佳无废学校”,由春晖小学团队主编的全国首套“无废课程”发布。此前,春晖小学所在的滨江区率全省之先提出“无废学校”全覆盖的目标。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推进“无废学校”建设,希望能够通过小手拉大手,让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无废课程’也将作为‘无废教育’的重要载体,融入学校德育体系,努力在杭州其他学校推广。”
风尚正吹向城市的各个角落。近年来,杭州累计建成1800余个无废酒店、无废场馆、无废景区等“无废细胞”,通过串珠成线、以线带面,为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提供示范借鉴。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通过“无废亚运”理念和实践的不断深入,杭州形成了从点到面的一系列“无废”指南,从场馆建设到赛事保障再到公众参与的全方位措施,这些制度和经验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可以为今后举办大型赛事和活动提供样本,“这场赛事还将成为社会各界参与‘无废’活动的范例,推动公众形成绿色低碳生活的良好习惯。”
2015年杭州获得第19届亚运会举办权,5年后,浙江省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对杭州来说,亚运会与“无废城市”的美好相遇,给杭州在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命题上继续跋涉,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在“多元共治、绿色循环、智慧监管、创新示范”的“无废杭州”新模式引领下,2022年杭州“无废指数”位居全省第一,首批通过浙江省四星级全域“无废城市”建设评估。
今年1月,杭州发布《杭州市深化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工业固态废料、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农业废弃物和建筑垃圾五大类固态废料污染防治,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全方面推进固态废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治理能力匹配化”。
近年来,杭州累计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11个,建成市级以上“无废工厂”183家、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949个。近三年,杭州普通工业固废产生强度下降超12%,工业危废产生强度下降近16%,通过“源头减量”,工业园区、建筑产业向更加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转型升级。
去年,乘着国家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建设的“东风”,杭州正式印发《杭州市废弃陈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培育再生资源回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31家、分拣中心50个、回收网点2791个,建成普通工业固废二次分拣中心25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8个、标准快递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1900余个,实现资源回收体系全覆盖。去年,全市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量增长率近12%,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近4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近96%,培育出了申能、虎哥、盛唐等一批工业固废处置及资源回收利用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同时,累计投入120余亿元,建成固废利用处置项目60余个,工业固废处置能力500万吨/年,生活垃圾设计处置能力610万吨/年,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450万吨/年,秸秆综合利用量79.3万吨/年。去年全市工业固废产生量636.52万吨、处置利用率超99%,危险废物率先实现“趋零填埋”,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病死畜禽等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
从“无废亚运”到“无废杭州”,从“办好一个会”到“提升一座城”,一以贯之的步履越发坚定。接下来,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将逐步推动“无废亚运”提质增效,提升“无废城市”建设的引领力、示范力与影响力,为厚植生态文明之都特色优势,高水平打造美丽中国建设样本助力。